
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,深入踐行“兩山”思想和“麗水之贊”指導精神,有效推動清廉黨校建設,松陽縣委黨校以“紅色熔爐、清廉基地”為標桿,以“紅色信仰、不忘初心、’兩山’使命、平語近人、習聲嘹亮、茶心康養(yǎng)、修身明德”七個文化板塊為重點,突出清廉思想和清廉文化建設,全力營造修身明德、滿園清風的紅色學府、示范黨校、清廉基地。 以紅色信仰打造紅色文化
黨校姓黨,我們首先把“為人民服務”“實事求是”和“浙西南革命精神”作為黨校人的立校之本、辦校的靈魂、辦學的指南。為人民服務”是毛澤東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提出的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是把“為人民服務”作為“執(zhí)政為民”的首要任務,要求黨員干部不忘“為人民服務”初心,永葆共產黨員先進性,永葆“為人民服務”誓言。 
“實事求是”是1943年11月在延安中央黨校禮堂落成時,毛澤東應時任中央黨校副校長彭真之邀請,親自為中央黨校題寫的校訓。我以們黨就是靠實事求是起家和興旺發(fā)展起來的,實踐反復證明堅持實事求是,就能興黨興國;違背實事求是,就會誤黨誤國。
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十二個大字,時刻提醒著各位學員,在松陽這塊紅土地上,以陳鳳生、盧子敬、陳丹山等一大批土生土長的松陽人,在劉英、粟裕的帶領下,一心向黨、敢于奉獻、至死不渝,開創(chuàng)了浙西南革命的“六個第一”,譜寫了“三迎紅軍”、小吉會議、箬寮風雷等壯麗詩篇。這些可歌可泣、感人至深的英雄壯舉和革命精神時刻激勵著各位學員要牢記使命、不斷挺進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。 以“不忘初心”打造求學文化
“問渠那得清如許,為有源頭活水來”。以初心池和思源亭為載體,闡釋了要做學問,只有“問了”,才會有“答案”;只有永遠保持求知欲和探索精神,才能最終享受那片撥開云霧的“天光云影”。要解決問題,就要不斷解放思想,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。只有以開明寬闊的胸襟,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、鮮活的知識,廣泛包容,方能才思不斷,細水長流。
以“兩山”使命打造從政文化
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,對麗水來說尤為如此”。要求我們始終牢記“尤為如此”的囑托,切實加強生態(tài)保護,大力發(fā)展生態(tài)經濟,著力打開“兩山”通道,奮力打造“高水平生態(tài)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綠色發(fā)展”的重要窗口示范區(qū)。
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;地勢坤,君子以厚德載物”。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(xiàn)代化國家新征程,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,需要我們有所擔當、有所作為,要有“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”的勇氣,“亂云飛渡仍從容”的定力,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韌勁以及“直掛云帆濟滄海”的魄力,秉持“自強不息”“厚德載物”的精神特質,完成這一代人的使命。 以“平語近人”展示習近平用典文化  
本篇擷取了習近平用典一系列關于廉潔從政、做人做事做官的警言警句。“平語近人”用日常的語言,熟悉的典故,生動的案例,感人的故事,講述著深刻的道理,把理論“落細落小”,讓思想“綿綿用力”,啟發(fā)著我們在“近人”的位置,用“近人”的服務,做“近人”的實事,步步生思。 以“習聲嘹亮”傳播習近平廉政思想
習近平總書記說,沒有全黨大學習,沒有干部大培訓,就沒有事業(yè)大發(fā)展。我們采用有聲書吧墻形式選取習近平總書記對你說、習近平治國之道、黨章黨規(guī)、國學、歷史等十多個專題,學員掃碼即可免費下載。形式新穎有趣,聲視結合,入腦入心,解放眼睛,釋放雙手,讓閱讀更輕松快樂。 以“茶”心康養(yǎng)打造康養(yǎng)文化 
茶葉既是松陽人民致富“金葉子”,是松陽的金名片,也是有助黨員干部養(yǎng)護身心健康的“綠葉子”。茶葉味苦、甘,而涼,入心經、脾經、肺經、腎經和肝經,止渴、潤肺化痰、利尿、清神。“茶”音又同“察”,通過時常反省自己、檢視自己,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以“茶”和“察”、“查”來養(yǎng)心、養(yǎng)廉。 以“修身明德”傳承中華美德文化
明德修身是為人從政的基石和目標。校內的修身明德文化長廊,共有12對24根柱子,象征每年12個月的24個節(jié)氣,選取其中4對柱子,附上書寫春夏秋冬的4對楹聯(lián),從“春風掩映千門柳”到梅花的“待到山花爛漫時,她在叢中笑”,寓意春夏秋冬,循環(huán)往復的人生。長廊兩側選取了“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智”十大中華傳統(tǒng)美德,20個國學典故,讓學員在 古今中外典故中感悟人生的真諦,修身、崇學、立志、明德。 一塊實事求是石,一汪不忘初心池,紅色信仰、習聲嘹亮、茶心康養(yǎng),通過紅綠融合,滿園清風,引領校風學風清朗,黨風政風持續(xù)向好 ,努力建成紅色學府、示范黨校、清廉機關、示范窗口。
|